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(师范类)
(专业代码:070201 )
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、实验技能、教育理论及教学技能,具备初、中等学校物理教学和基本研究的能力,具有良好的物理教师素质,能在中等教育机构、文化事业等相关部门从事物理教育、教学研究与管理等相关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要求毕业 5 年左右的毕业生达到:
目标1:践行师德,行为世范。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,具有教育家理想。传道与授业并重,理论与实践并重,立德树人,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成为现代科学与文明的传播者、倡导者和践行者。
目标2:底蕴坚实,业有专精。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,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养、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较高的科学修养。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,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、严密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客观审美能力。
目标3:乐教善教,教有特色。有较高的中学物理学科专业水准和教学能力,能启迪引导学生热爱物理,可以在区域内培训教师。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和风格,成为物理学科合格教师。
目标4:视野开阔,优师初显。具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,能够紧跟专业及学科发展动态。具有一定问题意识、自我学习能力和反思、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,能够适应区域中学物理改革发展方向,初显优秀教师风范。
二、毕业要求
1.思想道德
1.1 热爱祖国,具有为国家富强、民族昌盛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;
1.2 践行“博闻强志、正道直行”的校训,具有敬业爱岗、艰苦奋斗、乐于奉献、遵纪守法、团结合作的品质。
2.师德规范
2.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立德树人、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;
2.2具有依法执教意识,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。
3.教育情怀
3.1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强烈从教意愿、高度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深厚的教育教学情怀;
3.2具有较强教书育人意识和奉献精神,坚守教育岗位,争做四有好老师。
4.学科素养
4.1掌握物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受到物理实验及教育实践的基本训练,熟悉物理教学规律,具有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。
4.2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,理解物理学科地位作用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,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。
5.教学能力
5.1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初步掌握育人基本知识与技能,具备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能力;
5.2具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意识,依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,选择教学内容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上好物理课,实现中学物理课程三维目标要求。
6.技术融合
6.1掌握一门外语和高等数学基本思想与方法,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和外语应用能力;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,具备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能力;
6.2掌握数值计算方法,具备采用计算机技术数值求解物理问题的能力;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及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。
7.班级管理
7.1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,掌握中学德育的原理与方法、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工作方法;
7.2能够组织班级教育活动、指导学生个体发展,进行综合素质评价,依托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三位一体教育平台,实现教学管理资源信息互通共享,营造全员的育人环境。
8.综合育人
8.1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行为养成规律,把握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意义;
8.2 积极组织参与主题教育、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,掌握综合育人途径和方法,有综合育人实践体验。
9.自主学习
9.1具有独立获取知识、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;
9.2具有自主学习、终身学习能力。
10.反思研究
10.1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维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能运用批判思维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,具备进行物理学理论及实践的教学研究的能力;
10.2 养成从学生学习、课程教学、学科理解等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,掌握中学物理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。
11.国际视野
11.1具有开阔的视野,了解国内外物理学发展前沿和动态;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,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。
12.交流合作
12.1 具有良好人际沟通、团队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,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、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。
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
|
培养目标1 |
培养目标2 |
培养目标3 |
培养目标4 |
毕业要求1 |
— |
— |
|
|
毕业要求2 |
— |
|
|
|
毕业要求3 |
|
|
— |
— |
毕业要求4 |
— |
— |
|
|
毕业要求5 |
|
— |
— |
— |
毕业要求6 |
— |
|
— |
— |
毕业要求7 |
|
|
— |
— |
毕业要求8 |
|
|
— |
— |
毕业要求9 |
— |
— |
|
— |
毕业要求10 |
|
— |
— |
|
毕业要求11 |
|
— |
|
— |
毕业要求12 |
|
|
— |
— |
三、学制与学位
学制:4年。
毕业条件:修满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(含实践教学环节),考试合格;参加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,最低获得6学分。
学位:符合《商洛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》要求,授予理学学士学位。
四、主干学科
物理学
五、主要课程
力学、热学、光学、电磁学、数学物理方法、理论力学、原子物理学、电动力学、热学与统计物理、物理教学通论、计算物理学、普通物理实验、近代物理实验、固体物理、量子力学。
六、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构成
课程 模块 |
公共基础课 |
专业基础课 |
专业主干课 |
合计 |
必修课 |
选修课 |
必修课 |
必修课 |
选修课 |
学 时 分 配 |
理论学时 |
748 |
96 |
848 |
96 |
112 |
1900 |
实践学时 |
294 |
0 |
208 |
0 |
80 |
582 |
总学时 |
1042 |
96 |
1056 |
96 |
192 |
2482 |
学 分 分 配 及 比 例 |
理论学分 (比例) |
40.5 |
6 |
52 |
6 |
7 |
111.5 |
22.4% |
3.3% |
28.7% |
3.3% |
3.9% |
61.6% |
实践学分 (比例) |
23.5 |
0 |
25 |
16 |
5 |
69.5 |
13.0% |
0% |
13.8% |
8.8% |
2.8% |
38.4% |
总学分 (比例) |
64 |
6 |
77 |
22 |
12 |
181 |
35.3% |
3.3% |
42.5% |
12.2% |
6.7% |
100% |